五大举措促进辽宁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
- 发布人:管理员
- 发布时间:2015-08-24
- 浏览量:614
五大举措促进辽宁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。2015年上半年对于辽宁建材行业来说,情况并不乐观,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,而辽宁水泥行业更是遭遇寒冬。对于辽宁水泥行业与水泥人(水泥行业的从事者)来说,这是最残酷的时期,也是最无奈的时期,更是最迫切希望辽宁水泥行业可以早日迎接春天到来的时期。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,辽宁水泥协会会长王友春对如何走出当前的困境,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,提出了五大举措。
首先,严格控制新增产能。国发〔2009〕38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停止新建、清理违规项目,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,落实程度与执行力度还是不尽人意,甚至可以说有悖于初意。辽宁水泥价格下降幅度很大,主要原因之一是本省新增了水泥项目,这不仅导致了区域性产能严重过剩,而且影响行业的发展,最后,坑的是国家,害的是企业,衰落的是自己。
第二,坚决淘汰落后产能。2015年6月水泥统计数据显示,熟料产量287.5万吨,其中,窑外分解生产的熟料产量为285.32万吨,本省还有2万余吨不是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的水泥产品,也就是说,生产的这2万吨熟料是采用被淘汰的生产工艺方法所生产的水泥产品;而且,现在辽宁地区还存在个别企业坚持使用直径3米以下的水泥磨机设备来生产水泥,这些都是以破坏生存环境与不合理利用国家资源、能源为代价而获得的所需产品,是不被国家所允许的,也是被我们国家所坚决淘汰禁止的。
第三,加快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。希望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文件,能够给予政策性的支持与帮助,可以相应地减免一些税收,来帮助企业走出资金流动老大难的困境。现在国家没有具体的政策或者类似的文件来鼓励企业兼并重组,有些企业考虑到要支付相对较大的交易税费才可以完成兼并重组,都持观望的态度,不敢去采取有效行动来达成实质性的进展。个人认为,在水泥企业兼并重组方面,政府应该主动出击,引导企业推进兼并重组,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提高水泥行业的集中度。
第四,让“智能化制造”来提质增效。加快水泥行业两化融合的发展步伐,用“智能化制造”来带动全行业的生产发展。现在行业的困难时期也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也是让传统企业摆脱困境,涅槃重生的有利时期。如果企业不接受转型升级,那么落后的一方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。我曾经到过欧洲具有代表性的水泥企业参观调研:欧洲企业具备与我们一样规模的生产线,使用的也是同等级的生产设备,然而,他们现场的工作人员不到100人,基本通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来完成工作任务;而我们的生产线却需要400~500名工作人员,这之间的效益差距可想而知。我国水泥企业的情况属于生产装备领先,产品质量过硬,但是在企业生产管理方面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,属于粗放型的思维理念,要大踏步地促进行业发展,加快企业转型升级,只有将“智能化制造”落实到企业生产过程当中,解放劳动力,提高生产力,才是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。
第五,让“互联网+”平台创新驱动行业的发展。全国上下大力推广“互联网+”创新平台,水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,但是在互联网创新上也应当与时俱进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互联网+”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并不仅仅局限于销售领域,要切合实际,根据企业自身需求,在各个方面和相关领域来多元化地发展,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,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加快转变,对现有的企业资源的整合效率达到最优化。中国是互联网用户的大国,也就是说,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潜在客户,或者是其产品广告的潜在宣传推手。因此,在市场竞争中,谁能够在互联网应用上“敢为天下先”, 谁就能够成为新常态下的水泥行业的立足者。
上一篇:近期硅溶胶市场行情分析
下一篇:八月中旬白刚玉市场行情